省政府新闻办“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勇争先”
改革破障激活力,开放拓界显担当
8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以“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为主题,系统呈现全省在改革攻坚、开放拓展、城乡融合领域的实践成果与相关规划。
面对复杂环境,江苏经济“顶压前行、高开稳走”: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同比增长5.7%,经济增量保持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2.8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截至7月底,200个省民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8亿元,完成率62.3%。下一阶段,江苏将持续释放“一揽子”改革红利。
扩大开放拓空间,构建双向联动合作格局
改革是江苏发展的“内生引擎”,开放是江苏链接世界的“外向桥梁”。今年以来,江苏以更大魄力推进高水平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制度型开放“破冰”,对接国际规则再提速。“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先后推出两批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政策举措,已累计形成4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前不久,国务院批复江苏自贸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为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走向国际打开‘新窗口’。”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介绍。从区域实践来看,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5项经验在全国推广,苏州新晋成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江苏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步伐,正越走越快。
开放平台“提质”,夯实合作载体。全省9家国家级经开区跻身全国前30,数量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九连冠”;海外柬埔寨西港特区入驻超200家企业;江苏中亚中心升级国家级平台,连云港—徐州入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江苏“开放朋友圈”持续扩容。
各地也在开放发展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仲小兵介绍,今年以来,宿迁聚焦“补短板、建支点”,全力建强开放融合发展载体:推进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南通北联”的高铁网、“内畅外联”的公路网、“干支衔接”的水运网逐步成型,区位不足、交通不畅的短板持续补齐;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封关运营,“前港、中仓、后园”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全市电商交易额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开放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结合“十五五”谋划,倪海清介绍了江苏开放发力方向:一是“拓市场”,聚焦东盟、中亚等新兴市场,将相关展会占比提至六成以上,强化信保倾斜,做大跨境电商与市采通平台;二是“强产业”,深化双向投资,发布招商图谱引外资入先进制造、科创领域,支持企业“走出去”建跨境产业链;三是“优规则”,推进集成创新,落地生物医药开放、服务业试点等政策,便利数据跨境流动,深化知识产权与涉外法律服务创新,提升开放层次与成色。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