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采通

市采通

1039市场采购

国家税务总局重拳整治!17号文件终结“买单出口”乱象,1039市场采购模式成为外贸新出路!
2025/08/14 10:29:48 发布

政策风暴来袭,外贸行业迎来历史性转折。自202510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7号,以下简称“17号文”)将正式生效。

这一政策直击外贸行业长期存在的“买单出口”灰色操作,通过强化信息穿透、责任锁定和数据验证,彻底终结企业通过“借权出口”逃避税款的乱象。与此同时,国家为合规企业开辟了全新通道——1039市场采购贸易,以“免征增值税、简化通关流程、灵活收汇”等优势,成为外贸转型的黄金选择。

一、17号文核心解读:买单出口的“死亡倒计时”

信息穿透:

代理企业需披露实际货主根据17号文第七条,代理出口企业(含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在预缴申报时,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出口金额。若未如实填报,税务机关将直接认定该笔出口为代理方的自营业务,由代理方全额承担企业所得税。此举彻底打破货主信息模糊化的操作空间,让每一笔出口业务的源头生产方暴露在监管视野中。

双向追责:

生产方与代理方均需担责政策明确要求生产型企业无论采用自营或委托出口模式,均需主动申报出口收入;代理企业则需为信息真实性背书,形成生产方+代理方双重责任体系。例如:若A公司通过外贸公司买单出口隐匿收入,而外贸公司未在申报中披露,外贸公司将面临补税、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技术围剿:

金税四期实现数据自动比对海关报关数据、税务申报记录、银行收汇流水已实现系统自动碰撞。2025年一季度试点数据显示,出口收入申报异常率下降67%,大量买单出口企业因资金流与货物流不匹配被精准锁定。

二、买单出口的致命风险:从“潜规则”到“高压线”

税务稽查:

虚开发票、逃税罪成高压红线买单出口企业常通过伪造通关单证、虚开增值税发票隐瞒收入,导致国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附加税费流失。根据《刑法》第204条,虚构出口业务骗取退税的企业,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大宗商品风险:

钢材等品类成监管重灾区钢材等大宗商品因金额巨大,买单出口可能引发价格操纵、扰乱市场供需平衡等问题。2024年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应征国内环节税货物出口优化服务规范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已明确将钢材纳入重点监控范围。

信用崩塌:

企业出口资质或被永久取消一旦被认定为假自营、真代理,企业不仅面临补税罚款,还可能被列入海关信用黑名单,丧失自营出口资格。

三、1039市场采购贸易:合规出口的“黄金通道”

政策红利:

免征增值税、简化通关流程1039市场采购贸易(海关监管代码1039)允许在指定市场集聚区内采购商品,单票货值≤15万美元,免征增值税且无需进项发票。企业通过联网信息平台申报出口,享受单证简化、全国通关一体化政策红利。

灵活收汇:

支持多币种结算,资金安全直达收汇渠道合法化,支持美元、欧元等主流货币结算,货款直接进入企业对公账户,彻底规避地下钱庄风险。结汇后资金可自由支配,无任何贸易限制。

适用场景:

小微外贸企业的“救命稻草”。无票出口:无法取得进项发票的小商品、工艺品企业;多批次小批量:跨境电商、散货拼箱出口主体;急需合规转型:长期依赖买单出口的供应链企业。

四、合规转型实操指南:三步走战略

生产型企业:速建自营出口体系

1. 完成海关进出口收发货人备案,获取10位海关编码;

2. 在预缴申报时拆分收入类型,自营出口收入填入A201030栏,委托出口收入填入A201031栏;

3. 向代理方提供《委托出口告知函》,明确标注企业全称、税号及出口商品清单。

代理企业:构筑风控防火墙

1. 资质核验: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委托方海关备案状态;

2. 协议约束:在代理合同中增设因委托方信息不实导致税务损失,由委托方承担赔偿责任条款;

3. 精准填报:在《受托出口汇总表》中完整填写委托方信用代码及FOB金额。

无票企业:转战1039市场采购

1. 在义乌、广州39试点市场注册个体工商户;

2. 通过联网平台申报出口,享受核定征收政策(部分地区综合税负低至0.395%);

3. 单票货值严格控制在15万美元以内,年度限额500万元。

合规是外贸企业的生存底线。17号文的出台不是偶然,而是国家重塑跨境贸易秩序的关键落子。当海关数据、税务申报、银行流水在系统中自动穿透,任何“借名出口”“隐匿收入”的操作都将无所遁形。与其在稽查风暴中被动应对,不如主动拥抱1039市场采购贸易,以合规之姿抢占外贸新蓝海。

电话沟通

1352818354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