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采通

市采通

1039市场采购

买单出口时代落幕?1039新政引领外贸合规新纪元
2025/08/05 11:42:24 发布

2025101日,一项新规将正式终结中国外贸行业存在多年的“买单出口”模式。7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5年第17号公告,要求代理出口企业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必须逐笔填报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完整信息。任何未准确填报或信息虚假的操作,都将被视同代理企业自营出口,需按出口金额全额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

买单出口的灰色繁荣:历史背景与运作逻辑

买单出口模式在中国外贸生态中存在多年,本质上是“资质借用”行为。无进出口权企业通过支付“买单费”获取有资质企业的报关单、核销单等全套单证,完成海关申报。

买单出口盛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降低成本的强烈需求。对年出口额低于500万元的中小跨境电商卖家而言,传统合规路径需要注册外贸公司、海关备案、税务登记等,周期长达2-3个月。而通过支付每单50-200元的“买单费”,即可借用资质出口,大幅降低前期合规成本。更为隐蔽的危害在于税务链条断裂。买单出口已形成“资质超市—虚开发票—地下钱庄”产业链,深圳曾查获单案虚构出口额超5亿元,据估算,这类操作导致国家年税收流失约700亿元。

新规核心机制:穿透式监管与责任倒逼

17号公告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海关-税务-外汇三维监管体系”。政策通过两个关键机制封堵漏洞:实名申报义务要求代理出口企业必须填报实际委托出口方(货物真实生产销售方)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货物明细及出口金额。隐瞒或信息填报错误将直接视为代理企业自营出口,由其承担全额企业所得税。穿透式监管使税务责任直达真实货主。无论出口链条涉及多少中间环节,税务机关要求最终追溯到实际生产销售单位作为纳税主体。海关与税务系统数据打通,实现报关单、收汇记录与企业申报数据的交叉比对。技术驱动的监管升级正在重塑行业格局。2025年海关总署推出的“智慧关务”系统,可自动识别HS编码错误率超过5%报关单,并联动税务系统核查对应增值税发票真实性。

1039政策优势:中小企业合规出海的制度创新

在买单出口模式终结的同时,1039市场采购贸易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阳光化替代方案。该政策作为国务院大力推广的外贸新业态,为中小跨境电商及传统外贸企业的无票采购业务提供了合规出口通道。

1039政策的核心优势集中体现在三大领域:

1. 税务成本革命性降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免征增值税,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税核定征收,500万元内税负仅0.395%,远低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分红所得税的综合税率。相比之下,传统模式下企业通过买单出口虽可节省8%-15%成本,但面临巨大法律风险。

2. 通关流程大幅简化。实行简易申报,当跨境电商存在多个商品报关繁琐时,可报关货值前五的商品,其余商品按章归类,以大类申报即可。同时支持快速通关,企业可灵活选用转关或全国一体化通关模式,在就近港口出货,降低物流成本。

3. 收结汇机制灵活安全。允许多主体收汇,企业可开设美金对公收款账户,通过双抬头报关合规出口。避免了因个人卡收款导致的资金冻结风险,同时可直接结汇至法人个人账户。

数据来源:达济外综《“买单报关”新规落地:外贸生态迎来深度变革》

全球监管协同下的外贸新生态

国际层面,欧盟《海关预裁定制度》要求企业提前6个月申报商品归类信息,美国《强迫劳动执法法案》对供应链实施穿透式审查。中国的新规与这些国际规则形成共振,标志着全球贸易监管趋同化加速。

技术驱动的透明化供应链成为核心竞争力。在碳壁垒升级背景下,欧盟碳足迹法规要求锂电池等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披露,传统买单出口企业无法提供合规数据链。而采用1039模式的企业通过全流程监管,商品实现“源头可溯、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大大降低海关查验率。

外贸服务生态正经历重构。以广州中港通为代表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涵盖个体工商备案、代理记账、出口报关报检、物流承运、外汇结算等一站式服务体系。未来应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业务模式,促进产品出口,扶持本土企业发展。那些曾依赖买单出口的货代公司已开始调整业务模式,双清包税渠道的货主们则在与货代反复确认新规下的合规路径。外贸生态的透明化革命没有回头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征程中,合规已从成本项转变为竞争力。

电话沟通

1352818354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