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海共生的外贸大省,福建拓海而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众外贸企业通过拓展贸易“朋友圈”、专注技术研发实现智能制造、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等多种方式苦练内功、逆风出海。
日前,“东方彩虹”轮顺利靠泊泉州港石湖作业区,装有纺织原料、日用品等福建产品的255个集装箱货柜乘“彩虹”出海,驶向越南、泰国。从此,“海上丝绸之路”又增加了一条从福建直达东南亚的外贸航线。
作为与海共生的外贸大省,广袤的大海对福建外贸企业而言,不是屏障,而是拓海而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纽带。
今年以来,福建加大力度增开航线、拓展货源、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出海发展。记者从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仅今年一季度,福建全省港口便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3.76万标箱,同比增长4%,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262.57万标箱,同比增长5.8%。
福品出海千帆劲,福建外贸韧性从何而来?近日,记者走访了福建部分外贸企业,探寻福建外贸企业“逆风”出海、“踏浪”前行的驱动力。
拓维,坚定出海的决心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福建省晋江市七彩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计划并没有被打乱。“泳衣订单季节性明显,美国的订单是去年下的,4月初已经出完,即便后续受到影响,我们也有应对的信心。”公司董事长洪建库笑着告诉记者,“北半球丢掉的订单,我们争取到南半球补回来!”
据洪建库介绍,近年来,七彩狐借“一带一路”东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欧洲市场订单占比从30%增长到55%,南美市场则增长到了25%。
多点开花的外贸“朋友圈”,让企业的订单有了保证。七彩狐不仅争取技术改造专项资金441.68万元,增购精编机150台,进一步扩大产能,还凭借“搬不走”的产业优势,签约30多名海外设计师,聚焦不同海外市场进行精细化设计,实现产品开发与多元市场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七彩狐坚持“多条腿走路”,凭借每年3.5万吨泳装布料的产能成为本地企业“家门口”的原料供应商。依靠每年3000余万件泳衣的产能,企业的产业链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已助力不少“福建造”产品登上世界货架。
“由生产驱动向需求驱动、产品出口向品牌出海的双重转向已成为福建外贸发展的新趋势。”记者从福建省商务厅了解到,为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福建将对有意向但还未涉足外贸的重点企业,分类开展辅导,为企业境外参展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外贸“破零”。
不仅如此,福建还将深化“福品销全球”活动,遴选全球知名展会平台,用好海外仓、海外展销中心等资源,推广鞋服、陶瓷、竹木、茶叶、水产品等福建优品,助力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提升品牌价值。
智造,提增出海的底气
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由泉州晋江浔兴SBS生产的航天服拉链第10次伴随航天员“问鼎苍穹”。一个拉头、两片链带,看似普通的拉链背后,却是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超级产业”。
走进位于福建晋江的福建浔兴集团,聚酯切片通过高温融化成单丝,通过成型机,单丝和中心线经过螺杆挤压高温成型产出素链,冲压设备生产出的拉头、拉片、弹片通过自动组装机组合出一个个金属拉头……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条拉链的诞生,最多要经过133道工序。这家全球第二大的拉链生产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等10多个科研院所合作,在原材料、工艺、流程、智能化应用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拓展企业“极限制造”的边界。
“我们的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单价3毛钱的‘小拉链’早已在技术自强的道路上拥有了不惧外部风险的底气。”上述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聚焦跨境电商平台客户库存量少、订货量小的经营特点,浔兴推出了小批量、高批次、快反馈的生产模式。客户下单后,企业5天内即能完成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发货的订单响应。2024年,浔兴“小单快反”的订单总额突破6亿元,在希音电商平台的订单额突破1亿元。
除了浔兴,福建还有一群“扫地僧”型的企业,正靠着“智造”走向全球,在全球多个产业链顶端留下“中国制造”的标识。
前行,抵达出海的新境
从过去大批量、低成本的代工生产,到如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外贸新品,曾经以衣服、鞋、玩具为出口主力的福建,如今依托产业升级和科技赋能,让“闽货出海”的阵容更新、更盛。
将一个面积只有四分之一指甲盖大小的微型显示屏组装到眼镜里,一个重量只有几十克的AR眼镜便能为用户带来增强现实的超清晰体验。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的厦门思坦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生产线正加足马力运转。该企业生产的AR眼镜已成为全球市场爆品,行销海外。
“此前AR没有大规模推行,主要是受限于显示技术。”厦门思坦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成峰告诉记者,作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Micro-LED具有亮度高、功耗低、寿命长等优势,被视为AR近眼显示应用的最佳解决方案。近年来,在团队自主设计并攻克核心工艺技术的加持下,思坦集成在全球率先实现了AR微型显示屏的研发和中试。伴随着思坦集成新投建的“Micro-LED硅基单片键合生产线”落地,全球AR市场将迎来更多的“福建屏”。
从汽车玻璃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从平板显示模组到风力发电机组……近年来,包括思坦集成在内的福建企业从一根丝、一个电池、一块玻璃、一张屏起步,发展成全球制造业中的“单项冠军”,助力外贸不断向上生长。
福州海关公布的一组数据证明了福建外贸向新向高的强劲势能:近年来,福建新兴产业出口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2024年在绿色能源领域,福建省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同比增长21.1%;在公共交通领域,电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43.7%;在先进制造领域,平板显示模组出口同比增长17.9%。今年前两个月,福建省锂电池出口总值更是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17%,连续20个月居全国首位。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