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采通

市采通

1039市场采购

从“买单出口”到“卖单”,进出口企业涉嫌违反政策!是否存在逃税、骗税行为,如何进行界定?
2025/03/27 14:31:33 发布

买单出口业务是否涉及违规或逃税、骗税行为,首先需要明确买单是什么,其次要了解出口企业为何选择买单出口,最后要探究国家为何要打击这种行为。

所谓买单出口,指的是购买他人无需退税的出口信息,伪装成自营货物出口,并以申报退税公司的名义报关获取报关单。这里的他人可能是指没有出口权的单位(如某工厂、贸易公司或个人从事贸易等),或是出于业务便利考虑的企业。从出口企业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将出口货物卖给这些代理公司,并非主观上意图骗取出口退税,而是希望通过买单出口来降低运营成本。

出口企业为何倾向于选择买单出口

1)为简便操作,企业没有出口权,不愿使用自己公司的名义出口,且货物量或价值较小,认为买单出口更为便捷。

2)出于特殊业务需求,例如免费提供给客户、样品或补货等。

3)面临出口收汇困难。

4)退税率较低或已被取消,开票成本过高。

5)上游供货商无法提供发票,导致无法正常报关退税。

6)希望将外汇汇入私人账户,而非通过银行转账。

然而,买单出口行为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买单报关的风险包括:

1)违反法律法规,面临刑事处罚和罚款,且无法享受出口免税和退税政策。

2)违规收汇及结算货款,增加银行风险控制风险,可能触发税务稽查。

3)偷税漏税风险,个人账户的大额不明入账可能被视为个人收入,需补缴个人所得税。自2024年起,税务机关利用海关大数据核查,对于出口报关货物未确认收入的将全部追缴。

4)骗取出口退税风险,可能被认定为骗取出口退税的共犯。

因此,在实际业务中,对于从事买单出口的企业以及实际操作的物流公司、外贸公司、货代企业、供应链企业都存在涉税风险。根据国家规定,出口货物必须确认收入,而买单企业通常不会确认,这实际上构成了漏税行为,包括漏交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税务机关通过海关大数据发现后,会先追查操作买单出口的企业。如果这些企业未确认收入且不愿补缴税款或已注销,税务机关将追查真正的货主,要求企业补税并缴纳滞纳金,情节严重的将进行降级处理。

是否存在骗取出口退税的行为呢?这种业务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买单配票行为!所谓买单配票是指购买无法申请退税或不需要退税的出口货物信息,根据出口货物报关单制作虚假的购销合同、虚开发票、虚假收汇,制造出口货物的假象以骗取出口退税的犯罪行为。

在实际业务中,操作买单出口的企业有的是为了赚取代理费,也有的企业将这些买来的出口信息再卖给不法企业,即所谓的卖单。这些公司通过购买的出口货物信息,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假报关、通过地下钱庄或在境外虚构企业进行虚假收汇,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分析,出口企业必须清楚买单出口的危害性。现在与十年前不同,税务机关的监管手段已显著加强,在大数据共享的背景下,出口企业实际上处于透明状态,没有任何漏洞可钻。选择买单出口的企业不仅不能节省费用,一旦被查出可能面临更高的税负,还会成为税务机关的重点监管对象。如果出口货物信息被转卖,还可能被认定为骗取退税的共犯,触犯国家刑法,面临牢狱之灾。建议出口企业的法人、财务人员、关务人员一定要转变思维和观念,改变自己的认知,加强公司内控管理,不要轻信所谓的筹划。业务合规就是公司最大的筹划,也是公司最大的利润!

电话沟通

186760361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