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外贸产品的竞争力;再次,为确保中国在外贸行业中的竞争力,需要更加关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在国际贸易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谈到下一步稳外贸的发力点,宋思源表示,一是加强政策动态调整和政策协同,推动部门间、地方间政策联动,形成稳外贸合力;二是深化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自贸协定网络,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试点等;三是注重市场多元化与新兴市场拓展,降低对传统单一市场依赖;四是推进贸易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
主动作为
拓展“新”市场
外贸领域的“新”,除了体现于新政策、新业态,还体现在企业主动作为,拓展新市场、新客户,开发新产品。
义乌力天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美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顺应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新趋势,公司近年踏上了出海之路,通过“走出去”开拓客户。据陈美君介绍,公司目前主要面向中东、南美等地区客户。接下来,她还计划前往墨西哥、肯尼亚等国,进一步开拓市场。
“企业出海目的地更加多元化,除了欧美、东南亚市场外,还包括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宋思源表示,另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成为出海的新生力量,出海产业范围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拓展,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出海步伐加快。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1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我国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不断涌现,外贸含“新”量不断上升,更多高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加速出海,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出口分别实现了13.1%、32.8%、45.2%的增长。
外贸企业向“新”探索取得成效,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陈美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得到了来自政府实实在在的帮助。义乌市委市政府和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不同国家组织联络的商品展会,为企业提供了拓客平台。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前往此前没有合作伙伴的国家,了解当地文化、考察市场,开发符合当地市场偏好的商品,从而更高效地触达新客户。
宋思源认为,未来,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市场需求旺盛,将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海外市场。从产业层面看,中国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方面已形成一定领先优势,我国企业未来有望加快“走出去”。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