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1039模式”?
“1039模式”,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其海关监管代码为“1039”。该模式特指在国家商务主管等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符合条件的经营者采购的商品,若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不超过15万美元(含15万美元),则可在采购地完成出口商品的通关手续。从事该贸易方式的外贸经营者,必须向市场集聚区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并依照海关规定完成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备案工作。
“1039模式”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哪些益处?
• 税务优惠:该模式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对于无法获取进项发票的企业而言,无需开具增值税发票即可出口,从而节省了大量成本。同时,报税过程更为简便,企业所得税等亦享有相应优惠,整体税负较低。
• 通关高效:通过归类通关的方式,显著提升了通关效率。出口货物按大类申报和认定查验,相较于逐个查验的一般贸易,大幅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 收汇便利:打破了“谁出口,谁收汇”的限制,支持货款直接汇入国内人民币账户。允许卖家采用人民币结算,规避了汇率风险,节省了汇兑成本,并避免了因不合规收汇导致的国内账号冻结风险。企业能够通过内地正规银行合法收汇结汇,确保资金安全回流。
• 风险可控:依托联网信息平台的全流程操作和监管,所有交易均在平台上完成,确保了出口商品“源头潮”风险的可控性,责任追究明确。
“1039模式”相较于一般出口贸易的优势
• 出口流程简化:一般贸易出口需开具增值税发票并办理出口退税等繁琐税务和报关手续,而1039市场采购贸易仅需进行免税申报,无需开具发票,也无需办理出口退税和记账等税务处理,使得出口流程更加简便快捷。
• 结汇方式灵活:一般贸易的结汇方式较为严格和规范,而1039市场采购贸易支持多种贸易主体开设外币结算账户,允许采用人民币结算,并根据实际贸易背景进行收汇结汇,为商户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资金管理方式,收款结汇后可直接转入私人账户。
• 报关限额提高:一般贸易的报关单商品货值通常较低,而1039模式的报关单商品货值从5万美元提升至15万美元,更适合小批量、多品种商品的出口。
“1039模式”的出口流程
• 资格备案:商户需选择合适的市场集聚区,并在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完成注册备案。同时,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也需向海关注册,以符合相关规定。
商品备案:外贸经营者必须通过市场采购商品识别系统向海关提交出口商品信息,确保代理出口商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检验检疫申请:对于需在采购地进行检验检疫的出口商品,经营者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出口报关前完成相关手续,确保商品满足出口标准。
出口申报:商户在完成备案登记和商品信息录入后,通过市场综合管理系统生成申报数据,确认无误后提交至“单一窗口”进行出口申报。
哪些中国企业适合采用1039贸易方式?
无法获得进项发票的企业:这类企业通常面临税负率过高的问题,1039模式无需提供进项发票,有助于实现税务合规,降低企业成本。
无法独立进行出口贸易的企业:例如工厂、外贸SOHO等,他们在出口资质、渠道、经验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1039模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便捷、合规的出口途径。
收汇渠道不合规的企业:部分企业的收汇渠道不正规或存在风险,1039模式允许通过内地正规银行收汇结汇,解决了企业合法结汇收款的问题。
财务核算不完善的企业:这类企业难以应对一般贸易中复杂的财务核算和退税等问题,而1039模式的免税政策和简便的报税方式,使其能够更轻松地开展出口业务。
商品退税率低的企业:对于退税率低的商品,采用1039贸易方式出口可以避免因退税问题导致的成本增加,实现降本增效。
全部或部分买单出口的企业:买单出口存在一定的合规风险,1039模式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实现合规出口、合规收汇。
一般贸易退税企业:若企业在一般贸易退税过程中遇到难题或退税成本较高,也可考虑1039模式,以简化出口流程,降低成本。
1039模式,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对贸易主体的影响
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便捷、低成本的出口渠道。中小企业无需具备复杂的出口资质和专业的外贸团队,即可开展国际贸易,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中小企业的出口活力,使其能够更灵活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助于中小企业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出口量、提升市场份额,促进其发展壮大。
贸易多元化:吸引了更多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参与国际贸易,丰富了贸易主体类型,使国际贸易不再局限于大型企业和专业外贸公司,推动了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增强了国际贸易的活力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