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州发布
5月9日,《苏州市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发布,14条措施围绕促进外贸规模稳定增长、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三方面,推动全市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激励全市外贸企业稳预期、强信心、增活力,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
《若干措施》主要特点
制定出台的《若干措施》在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外贸发展实际,强调政策创新、优化措施供给、注重系统集成。总体上可概括为“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更大力度激励稳外贸工作。《若干措施》加强对重点外贸企业、加工贸易产业、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支持激励。对外贸贡献显著的年度百强外贸进出口企业“一企一策”争取海外订单、支持头部企业在苏州增设分拨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优化中小微企业服务力度,全力帮助企业走出去维护客户和参加各类展会。
二是坚持以培育外贸新动能促进外贸提升。《若干措施》注重外贸高质量发展,主动把握国际贸易前沿发展趋势,深入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快培育进口贸易主体,发挥太仓港口岸优势,持续推动招引总部型、龙头型、税源型物贸项目。
三是坚持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外贸发展环境。《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优化外贸发展环境,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帮助外贸企业解决在海关通关、出口信保、出口融资、外汇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持续提高综合竞争力,让全市外贸企业稳预期、强信心、增活力,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
《若干措施》共十四条,具体如下:
一、促进外贸规模稳定增长。一是支持企业参加展会开拓市场,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的展位费和大型展品回运费给予补贴。二是加强企业要素服务保障,增强企业获取总部订单分配竞争力。三是推动加工贸易稳量提质发展,推动加工贸易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加工贸易发展。四是推动进口量质齐升,持续发挥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功能,大力建设持续招引总部型、龙头型、税源型物贸项目。
二、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推动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做优做强“市采通”平台功能,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一批优质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打造外贸新增长点。二是推动跨境电商突破发展,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品牌化发展,支持创新品牌独立站、跨境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三是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引导外贸企业应用数字化手段和互联网工具开展海外精准营销,探索跨境直播、社交电商、短视频、搜索引擎等新模式在贸易营销环节的应用。
三、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一是加大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持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渗透率。二是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保单融资的增信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加强企业汇率风险服务能力,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扶持拓展行动,进一步降低汇率避险的门槛和成本,提升企业汇率避险能力。四是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力推进“先放后检”“依申请检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大AEO认证培育力度。五是推动企业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引导外贸企业积极拓展RCEP市场,鼓励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六是妥善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建立健全出口管制应对工作机制,优化市级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布局,积极应对各类贸易摩擦,稳妥开展贸易救济调查,推进贸易调整援助工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七是做好稳外贸工作考核激励,持续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紧盯全市外贸目标,加大对稳外贸工作的定期督查和奖励。